【摩顶放踵的释义】“摩顶放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即使磨破头顶、脚掌,也愿意去做。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无私,愿意为他人或公众利益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身体。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摩顶放踵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原意 | 磨破头顶和脚掌,比喻为天下人谋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极度无私,甘愿奉献自己 |
同义词 | 全心全意、鞠躬尽瘁、舍己为人 |
反义词 | 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斤斤计较 |
二、成语背景与含义解析
“摩顶放踵”最早是孟子用来批评墨家学派的一种说法。墨家主张“兼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认为每个人都应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而孟子则认为这种思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但“摩顶放踵”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高尚精神的象征。
该成语强调的是个人为了更大的目标或群体利益,愿意忍受痛苦、付出巨大代价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道德境界的体现。
三、现实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摩顶放踵”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但其精神内核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
- 公益事业:许多志愿者、慈善工作者,正是以“摩顶放踵”的精神,默默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 职业操守:一些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常常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风险,他们的坚守也可以看作是“摩顶放踵”的现代体现。
- 家庭责任: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这也是一种“摩顶放踵”的表现。
四、结语
“摩顶放踵”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道德精神。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整体福祉。在当今社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