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命名渊源》
宣纸,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纸品,以其独特的质地和优良的书画性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得名原因,其实与它的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宣纸之“宣”,源自其发源地——安徽省宣城泾县。据《旧唐书》记载,唐代时,宣城泾县一带盛产优质纸张,这些纸张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洁白而被广泛用于书画艺术中。由于宣城地处古宣州境内,因此这种纸便被称为“宣纸”。在宋代以后,随着宣纸制作技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它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纸品,并被广泛应用于文人墨客的创作之中。明清时期,宣纸更是成为了皇家御用纸张之一,享有极高的声誉。
宣纸之所以能在众多纸品中脱颖而出,除了其产地的独特性外,还与其制作工艺密切相关。宣纸采用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智慧。宣纸质地绵韧、耐老化、润墨性强,使得书画作品能够长久保存而不失色,这也正是历代文人钟爱使用宣纸的原因所在。
总之,宣纸之所以得名,不仅是因为其产地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独特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