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意思是什么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批评浪费资源、破坏珍贵物品的行为。然而,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它只是“浪费东西”的意思。实际上,“暴殄天物”的含义更为深刻,涉及对自然、财富或文化的不尊重和破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以下是对“暴殄天物”含义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相关知识点。
一、
“暴殄天物”出自《尚书·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其中,“暴”意为残害、糟蹋;“殄”是灭绝、毁灭;“天物”指的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宝贵资源或事物。因此,“暴殄天物”原意是指任意毁坏、浪费上天赐予的宝贵资源,后来引申为对人、财、物等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行为。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珍惜资源、挥霍无度、破坏环境或文化遗迹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常用来形容浪费食物、滥用自然资源、破坏文化遗产等现象。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暴殄天物 |
| 出处 | 《尚书·武成》 |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 字面解释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上天赐予的财物或资源 |
| 引申含义 | 浪费、破坏珍贵资源或事物 |
| 常见用法 | 批评浪费粮食、破坏自然、滥用资源、破坏文化遗产等行为 |
| 近义词 | 浪费、挥霍、糟蹋、摧残 |
| 反义词 | 珍惜、节约、爱护、保护 |
| 使用场景 | 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如文章、演讲、评论中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环保、节约资源、文化保护等领域 |
三、结语
“暴殄天物”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自然与社会的馈赠,应当怀有敬畏之心,珍惜资源,避免浪费与破坏。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