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小时不识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原诗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对月亮的天真想象,语言简洁却富有童趣和诗意。
一、
这首诗通过一个孩童的口吻,表达了对月亮的初次认识和想象。诗人用“白玉盘”、“瑶台镜”等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洁白与神秘。虽然孩子并不真正了解月亮的本质,但他的想象力却让月亮显得更加美丽和神奇。
诗中不仅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也反映了诗人对童年纯真情感的怀念。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小时不识月》(出自《古朗月行》) |
作者 | 李白(唐代) |
体裁 | 五言古诗 |
创作背景 | 诗人借童年视角表达对月亮的想象,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纯真的怀念 |
主题思想 | 表达儿童对月亮的天真想象,体现自然之美与童心之纯 |
艺术手法 | 比喻(白玉盘、瑶台镜)、拟人化(飞在青云端)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富有童趣 |
诗中意象 | 月亮、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 |
情感基调 | 温馨、梦幻、充满想象力 |
三、延伸思考
《小时不识月》虽然篇幅短小,但其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却十分深刻。它提醒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对世界的好奇与幻想,而这种童真的眼光,正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现实所束缚,而李白的这首诗则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份未被磨灭的纯真。
结语:
《小时不识月》不仅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更是一首关于童年、自然与心灵的诗。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回那份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