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含义】一、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讽刺意味。
诗句中的“贾生”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贾谊,他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汉文帝的赏识,被召入宫中谈论国家大事。然而,汉文帝并未真正重用他,而是只关心占卜、鬼神等玄虚之事,忽略了对百姓民生的实际关怀。
李商隐借此诗讽刺当时统治者虽重视贤才,却未能真正关注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反而沉溺于迷信与虚无之中。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批判。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李商隐《贾生》 |
原句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作者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
背景 | 通过贾谊的历史故事,反映当时政治现实 |
字面意思 | 夜半时分,君主虚心地召见贤才,但并未询问百姓的疾苦,反而只关心鬼神之事 |
深层含义 | 批判统治者重用贤才却不问民生,沉迷于虚无缥缈的迷信 |
历史人物 |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
诗歌主题 | 对政治腐败与统治者昏庸的讽刺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借古讽今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关注实际问题,而非沉迷于空谈或迷信 |
三、结语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与现实中的政治弊端。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时,应更加注重实际与责任,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的幻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