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怨刘禹锡译文】《阿娇怨》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阿娇怨
> 刘禹锡
> 玉炉香暖频添炷,
> 谁把新声教凤皇?
> 玉颜不及寒鸦色,
> 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宫中女子的哀怨心情,表达了对爱情与命运的无奈。以下是对该诗的译文及。
一、译文
原文:
玉炉香暖频添炷,
谁把新声教凤皇?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译文:
香炉中的香气温暖而浓郁,她一次次地添加香料;
是谁将新的曲调传授给了凤凰?
她的容貌却比不上寒鸦的色泽,
依然带着昭阳宫的日光映照而来。
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刘禹锡(唐代) |
诗题 | 《阿娇怨》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宫女的哀怨与对昔日荣华的追忆 |
意象 | 玉炉、香、新声、凤皇、寒鸦、昭阳日影 |
情感 | 孤独、失落、怀旧、哀愁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对比、象征 |
艺术特色 | 语言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 |
三、解析与感悟
《阿娇怨》虽短,但情感深沉。诗中“玉炉香暖”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而“谁把新声教凤皇”则暗指自己被冷落,无人问津。后两句以“玉颜不及寒鸦色”作对比,表达出即便美貌依旧,也难敌时光与命运的无情。最后一句“犹带昭阳日影来”,则暗示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仍在记忆中浮现,令人唏嘘。
此诗不仅写出了一个宫女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与无奈。刘禹锡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如需进一步分析或拓展阅读,可参考刘禹锡其他作品,如《陋室铭》《秋词》等,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