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意思】“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精妙绝伦的工艺或作品。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工匠技艺的高度赞美,也常常用于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表达对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敬佩。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巧夺天工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出处 | 《红楼梦》中曾有使用,但最早见于《宋史·李公麟传》:“其画虽非尽人意,然笔墨之妙,巧夺天工。” |
含义 | 形容人的技艺非常精湛,几乎可以与自然造化的天工相媲美,常用于赞美工艺品、艺术品或建筑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手工艺、绘画、雕刻、建筑、设计等领域中的杰出作品。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炉火纯青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马马虎虎、生搬硬套 |
二、成语用法解析
“巧夺天工”一般作谓语、定语或宾语使用,常用于描述某件作品或技艺的高超程度。例如:
- 例句1:这件玉雕作品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 例句2:他的书法技艺已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
- 例句3:这座古建筑的设计可谓巧夺天工,令人称奇。
需要注意的是,“巧夺天工”强调的是“人工”的巧妙,而非“自然”的神奇,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三、文化背景与意义
“巧夺天工”不仅是对技术的肯定,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追求,许多古代匠人以“技近乎道”为目标,追求极致的工艺之美。这种精神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鼓励人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四、结语
“巧夺天工”作为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技艺的赞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敬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激励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