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读音及解释】“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乐于向他人请教的态度。下面将从读音、含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学习态度的谦逊与开放,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在现代汉语中,“不耻下问”常用来赞美那些虚心求教、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提问的人。它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不耻下问”中的“耻”是“以……为耻”的意思,而不是“羞耻”的直接含义。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其含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虽未直接出现“不耻下问”,但其精神源自此) |
含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谦虚好学。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褒义,形容人谦虚好学。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勤学好问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
示例 |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从不耻下问,常常向年轻同事请教问题。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不耻下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合适:适用于描述他人谦虚求学、虚心请教的行为。
2.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贬义或讽刺他人不懂装懂。
3. 搭配得当:如“他为人谦逊,不耻下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耻下问”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提倡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不断学习和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