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的意思是什么】“既望”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常见于文言文中,尤其在描写月相或时间的语境中出现。它与“望”相关,但又有细微的区别。理解“既望”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古文和了解古代文化。
一、
“既望”出自《赤壁赋》等古代文学作品,其字面意思是“已经过了望日”,即月亮圆之后的第二天。在古代历法中,“望”指的是农历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而“既望”则指农历十六,是“望”之后的一天。因此,“既望”主要表示时间上的“过了望日”,也可引申为“已经过了某个重要的日子”。
在现代汉语中,“既望”不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时间表达,也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jì wàng |
词性 | 名词/时间副词 |
出处 | 常见于《赤壁赋》等古代文学作品 |
含义 | “既”表示“已经”,“望”指“望日(农历十五)”,合起来为“已过望日” |
时间意义 | 指农历十六,即“望”之后一天 |
引申义 | 可泛指“过了某个重要时刻” |
现代用法 | 不常用,多用于古文阅读或文学研究 |
示例 |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三、结语
“既望”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但它反映了古人对时间、天文和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不常使用,但在阅读古文或进行传统文化研究时,了解“既望”的含义仍然十分必要。通过结合文本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