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然字成语有哪些】“然”字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肯定、转折或状态,是构成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带有“然”字的成语不仅语义丰富,而且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然字成语”,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分类总结。
一、常见带“然”字成语汇总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然而 | 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 | 《左传》:“然则诸侯之兵,不可不早图也。” |
然后 | 表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然而然 | 形容非常正确或明显 |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毅然 | 坚决果断的样子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毅然而行,无惧无畏。” |
豁然 | 突然明白或开朗 | 《晋书·陶渊明传》:“豁然开朗。” |
安然 | 平静、没有危险 | 《战国策·齐策四》:“安然而去。” |
突然 | 出乎意料地发生 | 《红楼梦》:“突然一阵风起,吹得满园花落。” |
然后然 | 强调某种情况的确定性 | 《韩非子·五蠹》:“然后然之。” |
昂然 | 高傲、挺直的样子 | 《汉书·司马迁传》:“昂然自若。” |
虽然 | 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 | 《孟子·梁惠王上》:“虽然,犹有未尽者。” |
二、按功能分类
类型 | 成语举例 | 说明 |
表示转折 | 然而、虽然 | 用于引出与前文相反的内容 |
表示时间顺序 | 然后 | 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表示状态 | 安然、毅然 | 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状态 |
表示明确 | 然而然、然后然 | 强调某事的确定性和真实性 |
表示情绪 | 昂然、豁然 | 描述人物的情绪或心理状态 |
三、总结
“然”字在成语中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意义,既可以作为副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作为连词使用。掌握这些带有“然”字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写作中,“然”字成语都能起到很好的修饰和强调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成语的具体出处或用法,可查阅相关典籍或权威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