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桑榆非晚”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表达在晚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实现理想的意思。它不仅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人生阶段的深刻理解。
一、
“桑榆非晚”字面意思是“太阳落山时,天色虽晚,但并非没有光明”。引申为: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结束,仍然有机会实现理想、成就事业。
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句话表达了即便年岁已高,仍应保持坚定的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桑榆非晚 |
含义 | 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结束,仍有希望和机会。 |
出处 |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
原文出处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字面解释 | “桑榆”指日落时的余晖,“非晚”表示并不算晚。 |
引申意义 | 鼓励人们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应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不轻言放弃。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鼓励老年人或处于人生后期阶段的人,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追求理想。 |
文化内涵 | 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生阶段的包容与尊重,强调坚持与奋斗的重要性。 |
三、结语
“桑榆非晚”不仅是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更是对个人精神力量的肯定。无论身处何地、年岁几何,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永远不会太晚。它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前行,而不是被时间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