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谭嗣同全文释义】《潼关》是清代著名改革家谭嗣同所作的一首诗,全诗为:
> 望门投止思张俭,
> 忍死须臾待杜根。
> 我自横眉向冷处,
>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首诗写于谭嗣同投身变法、准备牺牲之际,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
一、诗歌背景简述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清末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最终英勇就义。《潼关》一诗正是他临刑前写下,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改革的决心。
二、逐句释义总结
原文 | 释义 | 情感/思想 |
望门投止思张俭 | 看到人家门庭,便想起东汉名士张俭。张俭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追捕,人们纷纷收留他。 | 表达对志同道合者的怀念与敬仰,暗示自己也在寻求支持。 |
忍死须臾待杜根 | 即使忍受死亡的痛苦,也要等待时机,像东汉杜根一样坚持。杜根曾因弹劾宦官被贬,但依然坚持正义。 | 表现出一种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的坚韧精神。 |
我自横眉向冷处 | 我独自挺直眉头,面对冷漠和黑暗。 | 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无畏。 |
敢教日月换新天 | 敢于让天地翻转,改变旧世界。 | 表达了诗人敢于挑战旧制度、追求变革的豪情壮志。 |
三、整体赏析
《潼关》虽短,却气势磅礴,情感激昂。谭嗣同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在变法失败后仍不放弃理想、誓死抗争的决心。诗中“我自横眉向冷处”一句,更是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他作为改革者的大无畏精神。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谭嗣同 |
朝代 | 清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改革、牺牲、理想 |
思想核心 | 不屈不挠、勇于变革、心怀天下 |
诗句亮点 | “我自横眉向冷处,敢教日月换新天” |
结语:
《潼关》不仅是谭嗣同个人精神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它激励着后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今天重读此诗,仍能感受到那份炽热的理想主义情怀与不屈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