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泥原文】“十指不沾泥”是一句出自宋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的名句,原诗为: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十指不沾泥”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提炼出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形容那些不事劳作、远离田间地头的人,与农民的辛勤劳作形成鲜明对比。
一、
“十指不沾泥”这一说法,源于古代社会对劳动阶层和非劳动阶层的区分。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终日劳作,双手沾满泥土,而士大夫或贵族阶层则从事文墨、政务等脑力劳动,手不沾泥,生活优渥。这种现象被后人用“十指不沾泥”来形容那些不亲历劳作、不知民间疾苦的人。
该词常用于讽刺那些脱离实际、不了解底层人民艰辛的人,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同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非原诗,源自对《悯农》诗的引申理解 |
原诗 | 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含义 | 形容不事劳作、远离田间地头的人,与农民形成对比 |
使用场景 | 讽刺、批评脱离实际、不懂劳动艰辛的人;表达对劳动者敬意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社会阶层差异,强调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
现代应用 | 用于教育、文学、社会评论中,提醒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
三、结语
“十指不沾泥”虽非古诗原文,却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价值观。它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赞美,也是对那些不劳而获者的警示。在现代社会,这一词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尊重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