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的意思是什么】“心灵手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思细腻、手部动作灵活,通常指在手工制作、艺术创作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高的技巧和创造力。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他人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心灵手巧 |
| 拼音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 出处 | 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民间用语 |
| 含义 | 形容人聪明、心思细腻,且动手能力强,擅长手工技艺或艺术创作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如夸奖孩子、朋友或同事的技能 |
| 近义词 | 聪明伶俐、巧夺天工、能工巧匠 |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笨手笨脚、愚昧无知 |
二、详细解释
“心灵”指的是内心聪慧、思维敏捷;“手巧”则表示手部动作灵活、操作精细。两者结合,强调一个人不仅头脑聪明,而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尤其在需要细致和创意的工作中表现突出。
例如:一个女孩在做手工时,不仅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还能熟练地使用剪刀、针线等工具,这就是“心灵手巧”的体现。
三、使用示例
1. 家庭场景:
“你妈妈真是心灵手巧,做的衣服比我买的还好看。”
2. 工作场合:
“这位设计师心灵手巧,每一件作品都充满创意。”
3. 教育环境:
“老师表扬了小明的心灵手巧,因为他能快速完成复杂的拼图。”
四、拓展理解
虽然“心灵手巧”多用于正面评价,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比如当某人过于注重表面技巧而忽视实质内容时,可能会被说成“只懂心灵手巧,不懂实际本事”。不过这种用法较为少见。
五、结语
总的来说,“心灵手巧”是一个褒义词,表达了对一个人聪明与动手能力的高度认可。它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知行合一”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