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动物依靠唾液中的特定分子来克服哺乳动物宿主的防御机制,从而成功生存。例如,蜱虫唾液中含有的分子可以阻止血液凝结,并抑制炎症或免疫反应,从而能够连续数天在同一叮咬部位进食,有时宿主不会察觉。这些寄生虫的有害影响实际上可以用于医疗。
这篇题为“下一代蜱转录组衍生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功效和安全性”的论文首次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解释了 NUS Medicine 心血管团队如何根据抑制剂序列开发出一系列凝血酶抑制剂成为有效的抗凝剂在热带树蜱Amblyomma variegatum中发现的凝血酶凝血酶。
该团队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Medicine)杨潞龄医学院心血管疾病转化研究项目的研究助理教授 Koh Cho Yeow 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 Mark Chan 副教授领导医学博士,同时也是心血管研究所和国立大学心脏中心的副主任(临床研究事务),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的 R. Manjunatha Kini 教授,开发了一系列凝血酶抑制剂,用于强效抗凝剂,通常称为血液稀释剂或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剂用于在我们体内形成血凝块的倾向增加,从而剥夺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也称为血栓形成。许多由血栓引起的疾病都需要这些药物,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甚至是 SARS-CoV-2 感染引起的一些严重并发症。
这些下一代抗凝剂现在需要在人体试验中进行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可以有效地抵消凝血而没有目前可用抗凝剂的出血副作用。